中新網安徽新聞10月26日電 (通訊員 張旋)10月26日,一場以“寄給秋天的一封信”為主題的公益生態安葬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小蜀山陵園舉辦,200餘位逝者以生態葬式回歸自然,與綠樹、鮮花常伴。
當天上午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伴隨著深情的音樂,專業禮儀人員以祈福、鞠躬致敬等一系列專業而又溫情的安葬儀式,送別生態殯葬逝者回歸自然。據了解,與傳統墓葬相比,生態葬採取不立碑、不保留骨灰的方式,將逝者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環保材料中,經過一段時間自行降解,與鮮花韓國空間、土壤等融為一體,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韓國空間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。
“以生態葬入土為安、回歸自然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這是我父親的遺願韓國空間。”市民吳先生介紹,他的父親去年年底因病去世,老人生前就特別叮囑子女,去世後要實行生態葬,“一來是響應國家綠色殯葬的號召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為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獻出一份力量,二來也能和母親結伴。”此前,吳先生的母親已經于2020年12月通過生態葬安葬在小蜀山陵園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合肥市小蜀山陵園推行“兩有一免”生態葬閉環服務模式,即安葬有儀式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祭掃有保障,全程零收費,還設置刻有逝者名字紀念牆,滿足市民祭掃需求,實現服務閉環。
近年來,合肥市把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作為深化殯葬改革、減輕群眾負擔、倡導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,殯葬新理念逐漸深入人心,厚養薄葬、文明祭祀的新風尚蔚然成風。
以合肥市小蜀山陵園為例,森林葬、花壇葬等生態安葬人數從2021年69位、2022年108位,到今年220位韓國空間,景觀壁葬、茶花葬等節地安葬佔比從2021年45%、2022年52%,到今年60%,均呈快速增長趨勢;鮮花祭掃等綠色文明祭祀方式佔比將近100%。通過推進節地生態安葬,2021年以來,小蜀山陵園共節約土地11.27畝,節約土地可繼續建設各類公墓3000餘個。這些都是合肥市探索節地生態安葬實踐的縮影。
近日,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,合肥市牽頭制定的《骨灰生態安葬工作指南》成為安徽省地方標準。將由歸口單位安徽省民政廳加強標準宣貫培訓,強化標準實施應用,發揮標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。
據悉,《骨灰生態安葬工作指南》為合肥市在總結多年生態安葬經驗的基礎上,結合全省其他地市工作做法,經多方調研、探索形成。內容包括生態建設、生態葬式、服務流程、質量要求等方面,其中,生態葬式包括樹葬、花壇葬韓國空間、草坪葬、江葬、海葬等,為生態安葬提供可借鑑、可參考的路徑,打造出一份標準化生態安葬模板,為推廣生態安葬提供標準支撐。
近年來,合肥市以直屬殯葬單位為創新發展“試驗場”,按照“成熟一批,推廣一批”原則,相繼推出茶花葬、景觀壁葬、草坪葬、樹葬、森林葬等節地生態葬式。
2021年,合肥進一步創新“一墓多穴”“家庭合墓”安葬模式,以滿足社會基本安葬需求為導向,通過向下拓展空間,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新建墓穴均為“一墓多穴”式,可安葬3至8位逝者骨灰;墓區原有傳統墓穴依申請改造為“家庭合墓”式,根據原有墓穴大小,視情安葬3至8位逝者骨灰,超過一定穴位,使用銅管、小型骨灰壇或特制骨灰盒安葬。每套“一墓多穴”“家庭合墓”式墓穴韓國空間韓國空間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可為一家庭減少至少1套墓穴購置費用,節約至少2.6平方米土地,有效實現增供給、節土地、減負擔,有力破解公墓(陵園)可持續發展難題韓國空間。
這一安葬模式獲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、上海市、浙江省、湖北省等地業內人士予以高度評價。據悉,經過三年探索,合肥市正在研究出台《關于在全市推廣“家庭合墓、一墓多穴”節地生態葬式的通知》,年內將向全市推廣“家庭合墓、一墓多穴”這一特色安葬模式,更充分地發揮公墓(陵園)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。凱發k8旗艦廳ag碑雕設計與制作,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,凱發AP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