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花台烈士陵園是南京重要的紅色地標,但你知道雨花台烈士陵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劃建設的嗎?它的規劃、用地和建築設計方案,蘊含著怎樣的深刻情感呢?3月29日,南京市規劃資源局公開的一批館藏老檔案,揭開了雨花台烈士陵園的規劃建設細節。原來,雨花台烈士紀念碑是從6.8米長高至42.3米的。
雨花台是南京城南一座美麗的山崗,然而在1927年以後的一段歲月裡,這裡成為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刑場,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為紀念革命英烈,雨花台烈士陵園開始興建特殊的歇腳地動漫。據南京市城建檔案館館藏的《雨花台烈士陵園總體建設計劃任務書》(1983年7月):1949年12月,成立“雨花台人民革命烈士陵園籌建委員會”,劃定了陵園的範圍、征收土地並進行了綠化造林。1950年夏,在主峰豎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,碑高僅6.8米,東、西、北三個烈士殉難處建立了“革命烈士殉難處”標志,籌委會副主任、著名建築大師楊廷寶教授主持制定陵園總體建設規劃方案。
按照規劃方案,雨花台烈士陵園分為紀念區和遊覽區兩部分。紀念區位于陵園中心部位,包括紀念碑、紀念館、烈士殉難處以及東、西峰景點和碑林等項目;遊覽區位于中心區東、西兩側,包括二泉景區及紅領巾廣場。
1952年凱發手機app,楊廷寶主持了烈士陵園中軸線年,開工建設北殉難處烈士就義群雕,在規劃的紀念中軸線上,烈士紀念館和忠魂亭相繼建成。紀念館由楊廷寶親自設計,為重簷屋頂的兩層樓的民族形式建築,造型莊嚴、肅穆又不失豐富、美觀。
大家現在看到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高42.3米,其實它是從6.8米長高至42.3米的。據了解,1981年,烈士紀念碑向全國征集了578個方案,經建築專家評選出50個優秀方案,篩選出了最後的42.3米紀念碑方案特殊的歇腳地動漫。1983年6月,鄧小平親筆為“雨花台烈士紀念碑”“雨花台烈士紀念館”題字。
1983年,齊康院士主持雨花台烈士陵園的總體規劃和建築群設計。到上世紀末,全國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群正式落成。在烈士陵園紀念中軸線上凱發手機app,自南向北建有忠魂亭、紀念浮雕、紀念館、紀念橋、革命烈士紀念碑、九烈士雕像等。
重建的紀念碑高42.3米特殊的歇腳地動漫,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,碑額似紅旗如火炬凱發手機app,碑身鐫刻鄧小平手書的“雨花台烈士紀念碑”大字,背面有江蘇省人民政府、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凱發手機app,武中奇書寫的碑文。碑座前青銅圓雕碑雕設計與制作。,高5.5米、重約5噸多,象征著共產黨人、愛國志士“寧死不屈”的主題新老陵園規劃與改造,。
截至目前凱發手機app,雨花台風景名勝區規劃又經歷了1996年總體規劃、2002年總體規劃和2007年總體規劃局部調整。歷版總規一脈相承,風景區規劃範圍均為129.49公頃特殊的歇腳地動漫,布局了中心紀念區、名勝古蹟區凱發,、遊樂活動區、雨花石文化區凱發手機app、雨花茶文化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,中心紀念軸逐步完善。
館藏中的用地手續檔案,也記錄了雨花台烈士陵園“先綠化後建設”的發展歷程。1955年的用地核準圖顯示,16.98畝的征地總面積中凱發k8國際首頁登錄,荒山、荒旱田總量達11.89畝,佔該次征地總面積的70%。而1964特殊的歇腳地動漫、1965、1980年的這些用地手續檔案凱發手機app,表明雨花台烈士陵園啟動建設的前30多年中,建設用地主要用于建苗場、植樹。
上世紀末、本世紀初,雨花台烈士陵園先後申領了多份建設用地許可書,對北大門、南大門、花鳥園等設施進行了建設或環境提升,不斷提升在全國紅色旅遊景區中的影響力。
南京市規劃資源局相關人員介紹,在館藏檔案中,他們意外發現了這樣一份檔案特殊的歇腳地動漫,現代快報記者看到,這是一份來自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處的手寫附表,在雨花台烈士陵園紅領巾廣場的投資計劃中,6.5萬元建設資金由全省少先隊員捐獻而來。
據悉凱發手機app,紅領巾廣場位于雨花台西部,面積3.6公頃,是1980年全省700萬少先隊員每人捐獻一分錢,並由著名建築大師楊廷寶教授設計,于1981年底建成的少年活動場所。廣場由少先台和花廊組成,少先台平台面積90平方米特殊的歇腳地動漫,少年兒童可以在此舉行入隊宣誓。